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南平海绵城市获双A,样板城市全国推

9月10日,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2023年绩效评价结果,南平市继2022年度获评A级后,2023年度(三年终期验收)再次被评为A级,在第一批20个海绵示范城市中仅有3个城市连续2年获评A级,南平为其中之一。 

9月12日,住建部、全国供排水协会在四川广元召开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凝练大会,会上将南平市作为海绵示范城市样板,委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以《南方山地丘陵河谷地区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的南平实践》为题,专门介绍南平市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经验,为全国30个试点、60个示范城市的唯一一个,将南平市海绵技术方案、建设模式和典型城区(云谷城区)、典型片区(南林片区及云谷公园)等典型工程案例向全国推广,要求其他城市参照南平模式进行凝练提升和借鉴参考。 

三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始终亲自谋划推动,并要求“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海绵试点城市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打造与‘双世遗’品牌相匹配有特质的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为我国东南山区城市树立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样板”。根据南平实际,何明星副市长创新提出“无处不错、无处不通、无处不断、无处不渗”四个“无处”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统筹市域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管理5大类制度13项指标,形成了具有南平特色的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获得三部委专家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在3年海绵示范期内,南平市各单位协同配合,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取得了可喜成果--除2022、2023连续两个年度绩效评价获评A级外,南平市海绵立法实践还入选了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南平荣获首届“中国美丽城市典范”奖项,城市更加宜居、韧性、绿色、智慧、活力;武夷新区云谷水系、体育中心2个项目入选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目前,南平市三年海绵示范城市建设顺利收官,取得圆满结果,实现了预期目标,城市建设改造成效显著。 

改善环境,城市更加宜居 

在城市建设中,南平市充分融入海绵理念,加大老旧小区、雨水管网、公园、道路等排水设施的改造,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渗透、收集、利用。南平市在示范区域40个老旧小区改造中,采用雨水管断接、透水铺装、雨水花坛、下凹绿地、植草沟、环保雨水口、排口湿地公园等海绵技术措施,有效减少了小区路面积水,提高小区绿化率和周边环境;通过系统实施183个海绵型公园绿地、管网排查与修复、断面初雨收集引流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基本消除中心城区内涝积水点,切实提高城市居住环境和功能品质,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成色更足。 

治理内涝,城市更具韧性 

围绕独特的山地丘陵自然地貌,南平市创新制定“山体滞留、山脚存蓄、城中滞蓄、滨河调蓄”的城市雨水梯级滞蓄净化技术路线,通过采取“上截—中蓄—下排—外防”治水模式,管网厂河系统化考虑,立足本底、就地取材,建设南林公园等12个多级滞蓄水体和消纳空间,新增滞蓄空间59万立方,新改建雨污水管渠160余公里,构建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截至示范期结束,南平市城市建成区可渗透面积占达48.51%,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均优于海绵城市标准,内涝防治标准达到30年一遇,成功应对24小时降雨量达118毫米的2023年“5·6”暴雨。 

修复生态,城市更富绿色 

南平市始终将“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一个全域海绵体,构建“一核两屏多廊多节点”海绵空间格局,通过“低影响”开发和功能“微改造”修复及生态覆绿、水生态修复治理等一系列“蓝绿灰”相结合措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得到全方位保护。基于海绵城市的实施,建阳塔山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由2021年的65.7mg/L提升至示范期末(2023年)的88mg/L,污染物负荷提升近40%,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18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在地表III类水以上,其中17个常年为Ⅱ类水,1个为Ⅲ类水,优良率100%,河湖水质进一步改善,河湖岸线整体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良好观感,做法成效得到总评验收专家组充分肯定。 

赋能治理,城市更显智慧 

围绕智慧管控需求,结合CIM平台开发海绵城市综合治理一张图、海绵项目审查、海绵智慧管理等系统,搭建标准化海绵项目审查应用和可视化海绵数据展示应用等各类数字化平台和海绵监测体系,在全国第一个实现自动审查项目海绵专篇的功能,有效提高审查效率,降低审查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约近200万元行政支出;实现了海绵项目基础数据、项目管理、指标计算等管理功能和海绵监测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对比等服务功能,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化,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受到国家、省专家的高度评价。 

推动发展,城市更有活力 

充分发挥9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带动南平各类投资41亿元,有效促进地方发展;出台政策支持海绵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形成“项目带动研发、研发提升产业”的良性循环,打造海绵城市全产业链产品体系。目前,全市已有本土海绵产业企业23家,年产值突破5亿元,初步形成海绵产业新业态,并已成功申请海绵专利4项,其中“高强度生态胶粘石道路海绵新材料”获推广运用,并出口加拿大等海外市场。 

未来,南平市将持续做好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的后半篇文章,积极落实好现有立法、规范和制度,把海绵设施、项目的建设、维护纳入日常管控,确保示范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同时,全力指导南平市各县(市、区)参照市本级中心城市做法,践行城市体检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的理念,实现全域系统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擦亮全国海绵示范优秀城市品牌。(张嘉昕 汤桂妹)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澳门视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实地见证厦门新跨越、切身感受厦门新活力、广泛传播厦门声音……11月26日—27日,“网聚新声追光前行”2024年网络全媒体厦门行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委网信办主办,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协办。来自中央和有关省市网络媒体30余家单位、[全文]
    2024-11-29 02:08
  • 9月10日,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2023年绩效评价结果,南平市继2022年度获评A级后,2023年度(三年终期验收)再次被评为A级,在第一批20个海绵示范城市中仅有3个城市连续2年获评A级,南平为其中之一。9月12日,住建部、[全文]
    2024-10-25 02:00
  • 在中秋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当大多数人都在享受假期的欢乐与休闲时,由中建八局河南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原科技城数智研发中心项目现场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建设者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工地上匆匆穿梭,抢抓施工黄金期,假期不停工,争分夺秒地推进工程建设,成[全文]
    2024-09-19 02:05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以政策性资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7月15日,农发行柳州分行向柳州市柳南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投放专项借款1.95亿元,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改造项目[全文]
    2024-08-08 02:00
  • 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优化办税服务和税收营商环境,清远市清城区税务局近期分行业分批次组织开展纳税人走访座谈、政策辅导工作,找问题、补短板、促提升,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质效。“座谈会上税务部门对纳税信用复评机制的讲解,让我们对纳税信用评价的[全文]
    2024-07-23 02:00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及家庭中长期的资金管理和规划。如何安全有保障地把家庭资产传递给下一代,同时帮助家庭抵御未知的风险?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这一问题。而终身寿险产品以其出色的稳定性特点,深受市场关注和青睐。[全文]
    2024-07-11 02:0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澳门视窗 am.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